7月18日,学院管理系大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服务队来到三都县大河镇尧吕村开展“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”调研活动。
走过蜿蜒的公路,队员们在翻越一座高山后走进了尧吕村石奇组。还没进村,错落有别的青瓦木房便映入眼帘,古色古香。“这组有20余户水族人家,水族文化浓厚,每年过端节最为隆重,吸引了很多外乡人来做客。”水族姑娘金银介绍说。金银清亮的水族歌声,以及家里贴满的奖状,让大家既惊讶又敬佩。
“水族的歌声太动听了,水族的服饰太美了”,正在试穿的罗成娟同学一边自拍一边赞叹, “这套衣服怎么卖呢?”刘高军同学问。
“水族服饰用传统手工制作,以马尾绣绣出精美的图案,一套大约8000元左右,要有客人订单了才会去制作衣服。”村民韦阿姨回答到。
“在乡村旅游中,怎样吸引游客走进来,留下来?如何把水族的文化产品‘黔货’出山?”走在干沟组,地处偏远,旅游管理专业孔敏同学提出了新的疑问。
沿着干奇组门前的小溪向下游而行,跨过小溪,爬上“三一”山,大约一个小时后大家爬到了海波高约800米的干沟组。“村里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了,村组干把闲置田地流转来种植50亩一枝黄花、2亩丹参等10余种中草药食材,利用高山气候种植毛尖茶50亩、乌早茶30亩。”尧吕村副主任、致富带头人张仁国说,下步我们想打造旅游胜地,让来到这里的游客吃到最健康的食品,呼吸最清新的空气,看到醉美的风景。
“结合种植中草药功能与特质,研究具有康养的特色菜品,这对专业学习与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素材。”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刘明胜、刘高军认为。
“根据地势优势,高山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,针对旅游人群来设计户外徒步、露营,茶山采摘体验等精品乡村旅游项目,为这里的开辟新的旅游路径。”旅游管理专业刘顺灵同学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。
烈日炎炎,暑气升腾,但队员们却沉浸在一路上的所见所闻,不知不觉中坐在田坎上讨论了起来。最终大家一致认为此次“三下乡”活动,虽然很是辛苦,但却磨练了意志,更增长了见识和才干,为助力脱贫攻坚奉献了青年学生的一份力量。
“三下乡”服务队在田间地头一边访谈,一边帮忙劳作